> 资源中心 > 官方博客 > 行业解读 > 行业热点 | 从 2024 年市场变化看 2025 年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势

行业热点 | 从 2024 年市场变化看 2025 年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势

作者:南通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来源:南通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2025-01-15

一、2024年市场回顾

(一)政策导向与支持

2024 年,国家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引导资金流向基建领域,例如,增加专项债券发行额度,为重大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基建投资增速显著,旨在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增长。

(二)重点领域建设情况

1.交通基建: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高速铁路网络进一步加密,一些重要的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通车。公路建设方面,高速公路里程持续增长,农村公路的改造升级也成为重点工作之一,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交通互联互通的状况。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各大中城市蓬勃开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提升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2.能源基建: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亮点。大规模的风电、光伏电站不断涌现,与之配套的输电线路和储能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传统能源领域,如油气管道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也在持续进行,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水利基建:水利工程建设重点聚焦于防洪、灌溉、水资源调配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同时,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在全面铺开,有效提升了我国水利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市场主体表现

1.国有企业: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广泛的资源优势,在2024 年的基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承担了众多大型、特大型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技术创新和工程质量把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高铁建设领域,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前沿。

2.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基建市场中也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适应性。它们在细分领域和区域市场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如一些民营企业专注于市政工程、建筑装饰装修等领域,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灵活的经营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同时,部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兴基建领域的投资与建设,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


二、影响2025年建筑市场的因素

(一)宏观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然而,我国国内经济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基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仍将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建筑市场也将受益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

(二)政策环境

预计 2025 年国家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基建投资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相关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此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带动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的持续发展,为建筑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三)技术创新

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建筑行业的面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在 2024 年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2025 年这些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例如,智能建造技术将实现建筑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安全事故。技术创新将成为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四)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开放和行业整合的加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有企业在大型项目和战略新兴领域的优势将继续巩固,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新兴的建筑科技企业也将凭借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合作与并购重组将成为常态,建筑市场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


三、2025年建筑市场趋势预测

(一)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政策法规的推动下,绿色建筑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将更加注重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能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设计与建设。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对绿色建筑的认可度和需求将不断提高。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到运营维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智能建造技术在2025年建筑市场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筑机器人方面,其功能将不断拓展与细化,例如砌墙机器人能够依据建筑设计精确砌砖,速度与质量远超人工;外墙清洁机器人可在高楼外墙灵活作业,保障清洁作业安全高效。它们将深度融入施工现场各个环节,极大提高施工的标准化与精细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与劳动强度。

无人机技术应用将更为广泛,不仅能进行高精度地形测绘,为项目前期规划提供精准数据,还能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施工进度与质量。例如,通过热成像技术检测建筑外墙保温层施工质量,及时发现空鼓等问题;在大型建筑群体施工中,无人机可快速巡查各区域施工状况,确保整体施工协同推进。

3D打印技术有望在建筑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突破,从打印简单建筑构件迈向构建复杂的整体建筑结构。如在一些紧急救援场景或偏远地区建设中,可快速打印出临时住房或小型基础设施,其定制化能力也将满足特殊建筑造型与功能需求,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物联网技术使施工现场万物互联,每一台设备、每一批材料、每一位施工人员都成为智能网络中的节点。智能传感器实时收集设备运行参数、材料库存与使用情况、人员位置与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大数据分析能够预测设备故障,提前安排维护,避免施工延误;根据材料消耗数据优化采购计划,降低库存成本;依据人员工作效率数据合理调配劳动力,提高施工整体效率。

云计算为智能建造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与数据存储保障,支持大规模建筑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建筑企业可借助云计算平台开展复杂的结构模拟计算、能耗分析等工作,提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基于云平台的协同工作模式将促进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高效沟通与协作,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实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无缝对接。

从长远来看,智能建造技术将重塑建筑行业生态。建筑设计软件与智能建造平台深度融合,实现设计即施工的实时模拟与优化,大幅缩短设计周期并提升设计质量。建筑材料供应商与智能建造企业紧密合作,研发生产具备感知与交互功能的智能材料,如自调节透光率的玻璃、自适应环境的混凝土等,进一步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新兴的智能建造技术服务企业将蓬勃发展,专注于为建筑企业提供智能建造系统集成、运维管理与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模式转型升级,开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将成为建筑市场的重要增长点。这些项目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修缮与改造,还涉及到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社区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建筑企业需要具备综合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服务能力,以满足城市更新项目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城市更新项目也将促进建筑与文化、旅游、商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城市空间。

(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外,2025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5G基站建设、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设施等新基建项目将为建筑市场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包括农村道路硬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为建筑企业拓展农村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国际市场拓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25 年,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如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等。然而,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政治风险、文化差异、技术标准差异等因素也将给中国建筑企业带来诸多挑战。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国际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变化

(一)技术创新与应用

1.智能建造技术投入

建筑企业应积极引入建筑机器人,如用于砌砖、混凝土浇筑、物料搬运等工作的机器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外墙施工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高空作业风险高的问题。

建立基于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项目管理平台,整合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数据。通过 BIM 技术进行碰撞检查、进度模拟、成本控制等,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对建筑设备、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人员安全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这些数据可以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绿色建筑技术研发

研发和应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如高效保温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自清洁涂料等。这些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采用节能设计和施工技术,例如优化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建筑能源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探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认证标准,积极争取相关绿色建筑认证,如 LEED(美国绿色建筑认证)、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认证等,提升企业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竞争力。

(二)人才战略

1.人才培养与引进

与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开设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相关专业课程或培训项目。为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理念。

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如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充实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

建立内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如设计部门、施工部门、技术研发部门等,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知识共享。通过定期组织跨部门会议、项目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库和在线学习平台,收集整理建筑技术资料、项目案例、行业动态等信息,方便员工随时学习和参考。

)市场拓展与合作

1.多元化市场开拓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 5G 基站建设、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设施等。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新基建项目的投标和建设。

重视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市场。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建筑企业需要具备综合的服务能力。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城市更新业务部门,加强与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拓展城市更新项目。

拓展农村建筑市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住宅建设市场潜力巨大。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适合农村的建筑产品和服务,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特色民宿等。

2.合作与联盟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与建筑设计单位紧密合作,提前介入项目设计阶段,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成本优化建议。

开展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组建联合体参与大型项目投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大型交通枢纽建设项目中,不同专业的建筑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承担项目的不同部分。

与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跨行业合作。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建筑新技术、新产品;与金融机构合作解决项目融资问题,探索创新的金融模式,如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绿色金融等。

(四)管理模式优化

1.精细化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从项目投标阶段开始,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等方式降低成本。

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机制。加强对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检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项目,要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注重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2.数字化管理转型

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对建筑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的历史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项目成本数据,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通过分析项目质量数据,确定质量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2025 年中国建筑市场将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绿色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建筑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适应行业变革,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为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资讯

近来,“数字化转型”成了一个高频词,且热度不断在增高。业内许多人士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大有谁不谈“数字化转型”谁就是个“落伍者”之状。为便于在相同语境下讨论问题,今天我也凑个热闹,以“数字化转型”为题,谈一点粗浅认识,就教于同行。

行业解读 2021-02-05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