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的价值
信息化是为谁服务?
信息化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信息化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支持和监控经营目标的实现过程,使管理者对公司业务推进进展一目了然,实现更迅捷和更准确的经营决策。没有信息化之前,管理者掌握着 20% 的信息,却要做 80% 的决策,而执行层员工尽管掌握 80% 的信息,要做的只有 20% 的决策,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没有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是“盲人摸象”
没有信息化的企业,由于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数据信息,在决策时只能凭经验拍脑袋、在审批时也不知是否该签字,而且由于没有数据作为基础,管理者与执行层的沟通也会变的十分吃力,很大的时间成本都消耗在了企业内部的低效沟通过程中。而信息化系统则可以作为管理者的参谋,帮助其提升管理效率。
信息化系统帮助企业“修复破窗”
管理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指的是当一幢大楼的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了,如果这幢大楼没有管理者去制止、处理打破窗户的人,也没有去修复破损的窗户,接下来会发现会有第二块、第三块的窗户会被打破,如果接下来还是没有管理的动作,就会发生越来越多窗户会被打破。这种现象不仅在社会中经常出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不例外,当企业出现很多内在问题而管理者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时,长此以往一定会危害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信息化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通知企业管理者,进而将问题及时解决。
如何实现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非系统: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对“信息”格外敏感和重视。早在 1969 年沃尔玛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现在,沃尔玛可以用 1 小时实现全球 4000 多家门店的商品库存、上架、销售量的清点。如此迅速的反应机制,是任何一家超大规模的企业都望尘莫及的。
沃尔玛零售业的经营与战略很好地互相结合整合,使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非系统。只有明白信息技术为企业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并依此做出决策,才能产生最佳方案。而如果仅仅注重系统的开发、维护,却不注重其与经营战略的结合,是一种本末倒置。
因此,企业想要顺利实现信息化转型,必须首先在经营策略中融入信息化管理理念,再选择能够将理念实施的信息化系统,才能最大化的享受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提升。一个合格的信息化系统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经营经验得以固化、沉淀,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是投资,花钱获得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信息化更是能力构建,花钱获取核心竞争力。
近来,“数字化转型”成了一个高频词,且热度不断在增高。业内许多人士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大有谁不谈“数字化转型”谁就是个“落伍者”之状。为便于在相同语境下讨论问题,今天我也凑个热闹,以“数字化转型”为题,谈一点粗浅认识,就教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