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的蛋糕到底有多大?(数字化项目管理)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近年,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增长率首次从“两位数”增长变为“个位数”增长。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呈现小幅波动态势,除个别月份外,大多数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8%以上,月均投资额维持在6万亿元左右。当前投资规模仍保持缓慢扩张,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投资体制调整也在有序推进。
1 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市政公共设施的投资也是水涨船高,1978年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的1.79%、0.33%。2013年全国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6349.8亿元,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66%、国内生产总值的2.87%。2004-2013年,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7%。随着2014、2015年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有所下降后,2016年该数值再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比增长7.7%,但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2 细分市场投资情况
(1)水务环保行业
从长远来看,我国水资源紧缺与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对再生水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全处理;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东部地区县城力争达到90%。计划新增再生水处理能力1504万立方米/日,京津冀区域的设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缺水城市达到20%以上,其他城市力争达到15%。
通过对城市用水和建设用地保障程度变化机理与规律的分析发现,过去3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其中需增城市生活用水9.4亿立方米,需增城市工业用水7.6亿立方米,随着城市化程度增加,用水量增加,同时排水量增长,污水处理需求随之加大。
近些年污水处理能力增速逐渐放缓,2001年的增长率为44%,而到了2011年增长率就已经降到了个位数,2012年增长率更是创下新低,为3.8%。这显示出国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高峰已过。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整体增速虽放缓,但细分领域仍存在投资机会,城镇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仍有较大空间。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共投资约5644亿元,相比“十二五”4298亿元的规划投资增加31.3%,其中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506亿元,新增再生水生产设施投资158亿元。
(2)道路桥梁行业
道路方面,“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3.5万公里,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全部建成,总里程10.8万公里,通车里程达到8.3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从产品上看,高速公路投资增长持续趋缓,新建公路的建设方向将向高等级公路倾斜,“十二五”期间二级及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新增里程较“十一五”时期新增里程增加75%。从区域上看,我国高速公路总量已经得到了飞跃式发展,从面积密度来看,东部等发达地区水平已经很高,有些地区已经不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各省的规划数据可以看出,东部省份的通车里程比例较高,增长潜力较小,西部地区通车里程较低,未来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3)轨道交通行业
作为稳增长的利器之一,城市轨道交通所领衔的基建领域在“十三五”发力,投资规模高速增长。2015年,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济南、南宁、成都、呼和浩特、南昌、南京、长春、武汉、北京、天津、深圳共11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或调整规划,总投资高达9530.9亿元。这其中,济南和呼和浩特属于首次获批修建地铁的城市,截至2015底,全国总共有39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随着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预计到2020年,全国至少有50个城市将开通运营地铁。根据《“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要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达到6000公里,全国城轨规划建设掀起的总投资预计能超过3万亿元,相比“十二五”时期,将有近130%的增幅。
(4)风景园林行业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园林绿化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在城镇化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园林绿化等配套投资占比较小,而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建设转向精细化,园林绿化等配套投资占比逐渐提升。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对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具备较大的市场前景。“十三五”期间,要新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游园等各类公园绿地面积16万公顷,提质改造现存公园绿地23万公顷。新增绿道2万公里,新增郊野公园5万公顷,新增城市绿廊10万公顷。
(5)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垃圾处理等行业
2015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根据《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通过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雨水蓄排与净化利用等设施建设,使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城市建成区达到1.1万平方公里。建立海绵城市监测评估技术评价体系。
海绵城市的建设投资量巨大,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到1.5亿元。一个城市的相关投资至少为几十至几百亿元,根据《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城市2015年到2017年拟投资金额将达到1200多亿元左右,平均每个城市投资80亿元。假定过去三年内出现内涝的300多个城市中一半需要建设改造,按照每个海绵城市80亿元投资额估算,总共拉动投资有望超过1.2万亿元。
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各地正积极响应试点工作。甘肃省政府最新出台实施意见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计划2017年在全省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同样根据《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综合配建率力争达到2%左右,并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入廊完备、运行高效、管理有序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在垃圾处理领域,垃圾焚烧发电将是未来垃圾处理的主流模式。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根据预测,垃圾处理行业“十二五”期间年均投资70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投资913亿元,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垃圾处理投资增长预计在未来给市政建设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来,“数字化转型”成了一个高频词,且热度不断在增高。业内许多人士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大有谁不谈“数字化转型”谁就是个“落伍者”之状。为便于在相同语境下讨论问题,今天我也凑个热闹,以“数字化转型”为题,谈一点粗浅认识,就教于同行。